在某國際投行工作了近三年的Linda跳槽到一家本土投資公司之后,終于可以讓新同事們叫她的中文名劉婕了。與稱呼改變相隨的是,本土投資公司更高的薪酬以及更具靈活性和挑戰性的職位。
十幾年前,外企曾經是中國一代年輕人最向往的就業之地。如今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雖然外企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但熱度卻在一年年地消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中高端的求職者把目光投向了國企和民企等中資公司。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季度報告,也顯示出了外企在招聘市場遇冷的境況。這份《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報告》(下稱《就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從2015年開始,外商獨資企業用人需求就呈現出疲軟的態勢,到今年三季度,外商獨資企業的就業景氣指數僅為0.59,在所有企業類型中排名墊底;而同期用人需求最為旺盛的民企,就業景氣指數為1.68。
人才從外企流向中企
三年前,劉婕選擇外企是看重國際投行現金的管理經驗、標準化的流程、強大的專業支持系統,當然還有豐厚的薪酬和更加人性化的福利制度。
“當時外企在我眼中是很時尚的,也能鍛煉人,但慢慢發現,除非要移民或是養老,外企并不能給我提供一個更好的職業前景?!眲㈡紝Φ谝回斀浻浾弑硎?。
劉婕說,本土化不足是外企最大的硬傷。外企金融機構想要扎根中國市場就必須“接地氣”,但這對于國際投行來說非常困難,一方面它們受到國內外法規的雙重監管,束縛比較多,另一方面公司總部不能及時了解中國市場快速變化的現實,這些都導致產品跟不上市場需求。
作為一名在外企工作了12年的資深員工,王勇對此深有感觸。外企受到人力資源市場冷遇,根本原因還是很多外企的全球競爭力在下降,而本土企業上升得又太快。當年王勇加入這家外企最大原因是該公司技術是最好的,如今卻被本土的通訊公司不斷趕超。
《就業景氣指數報告》認為,最近兩年來,外商獨資企業就業景氣指數的下降,是受到了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外企撤資等因素影響。
就業景氣指數是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之比,外企就業指數比較差首先是因為招聘需求在減少。同時,頻繁爆發的外企裁員消息,讓求職者對于外企工作的穩定性也產生了懷疑,求職人數也在減少,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外企的就業景氣指數。
近年來外企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并不少見。比如,今年1月7日,全球最大的硬盤制造商希捷發布通知,宣布關閉其在蘇州的工廠,并裁員近2000人;1月中旬,美國科技公司甲骨文被曝裁減200多個北京研發崗位,員工被要求在3月31日前離職;到了八九月份,又傳出葛蘭素、禮來等跨國藥企關閉在華部分研發機構的消息。
第一財經記者從蘇州工業園區一位人力資源經理處了解到,在校園招聘中發現,從行業來看,最受大學生歡迎、收到簡歷最多的行業是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從企業性質來看,民企、央企、國企遠遠比外企受歡迎。
一位制造業外企的招聘經理感嘆,外企已經進入了招聘鄙視鏈的底端。它們去重點大學校招,不僅做不到像以前一樣“優中選優”,有時甚至連投簡歷的學生都沒有幾個。
中資企業彎道超車
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認為,人力資源向中資企業傾斜的根本原因還是中資企業競爭力在上升,中資企業現在不僅可以提供比外企更有競爭力的薪酬,而且在人才使用上也有比外企更加靈活的機制。
就說劉婕現在所在的這家本土投行,實行的是全球化招聘,市場化薪酬吸引來了眾多國際投行的人士。他們的看法保持一致,認為中國企業更能盤活各種資源,抓住發展機會。
除了薪酬,吸引劉婕投身本土企業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中資公司中她可以得到更多授權去做更加有挑戰性的工作,能夠獲得更快的成長,提升個人競爭力。
王勇表示,外企表面上說會支持員工流動,實際上控制非常嚴格,崗位轉換是非常困難的?!巴馄笤诠芾砩想m然很人性化,但本地員工幾乎沒有歸屬感?!蓖跤抡f。
不久前,王勇已經收到了裁員的“預警”,公司稱預計會在半年之內裁掉他所在的這個部門,老板建議他盡快到外面找找機會。
王勇心中的那只“靴子”終于要落地了。
同為IT人,他看著同在一個寫字樓的民營互聯網公司員工天天加班,甚至要通宵達旦地工作,而他拿著高薪,不用打卡上班,一年還可以享受20天年假,他就知道被裁員是遲早的事。
今年第三季度的《就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民營企業的招聘需求同比增長47%,股份制企業用工需求同比增長77%。因為目前成熟的互聯網巨頭以及蓬勃發展的高科技公司多為民營和股份制企業,這類企業在快速發展中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前景,釋放出更多的用人需求。
劉婕說,外企更像過去的國企,很養人,福利好加班少,而中資企業卻有“只爭朝夕”的精神。來到新公司之后,她感覺比在外企時累多了,一個人要負責多項工作,忙得團團轉,但溝通成本比原來少了很多,“心沒有那么累了”。
王勇正在積極地與本土的公司接洽。本土企業的技術進步非常迅猛,企業為了找人開出的薪酬也很有吸引力,他打算找一家從事人工智能的公司重新開始職業生涯。
外企需給中國市場更多授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外商投資企業(不包括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吸納的就業由1985年的6 萬人增加到2014年的1562萬人,年均遞增54萬人,外商投資企業對同期全國城鎮就業新增數的貢獻率達到4%。
今年10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發展成就的有關情況時給出了最新的數據:2016年,外資企業就業占到城鎮總就業人數的9.9%。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城鎮就業人員41428萬人。按照這一口徑來計算,2016年在外資就業的人口約為4100萬人。
盡管熱度與往年相比有所消退,但外企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
王勇表示,管理系統化、制度健全、流程規范是外企吸引求職者的重要方面。在裁員補償上,外企也往往會有更加人性化的考量。
智聯招聘CEO郭盛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外企若想在與中國本土企業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優勢,就應該把中國作為核心市場,愿意將決策權放到中國來,比如建立雙總部。如果還是像過去一樣派一個“小部隊”過來試試水,那它失敗的可能性會很大。